工业与信息化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党委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厅、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扎实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加强区块链标准工作顶层设计,促进区块链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区、各行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决策部署,规范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更好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等,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新能源汽车方面,《意见》提到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试点应用及商业化运营,推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智能网联汽车紧密联接,构建与技术发展适配的安全标准及管理规则,实现无人体系产业协同发展和技术跨界融合。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 。《办法》对电能质量管理做出了具体部署
一是提出了电能质量管理的内涵。电能质量管理指综合采用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使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限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以保证发电、供电和用电三方的正常运行和合法权益的活动。电能质量管理应当遵循“标准指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发电、供电和用电各方应在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的全过程贯彻电能质量主动防治的理念,共同维护电气安全使用环境。
二是明确了电能质量管理的组织与职责。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电能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保障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的共同责任。电网企业负责所属电网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发电企业负责所属厂(场)站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电力用户负责所属厂站(房)或设备(设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
三是建立了电能质量信息管理和监督管理制度。电能质量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电网企业等相关企业应当按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国家能源局、地方各级电力管理部门报送电能质量信息。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各级电力管理部门依据职责及时受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上的问题的诉求,必要时可开展监督检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期公布了2024年关税调整方案,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硫酸镍的进口暂定关税税率从2%降为零,预计每年能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降低税负逾3000万元,将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添力续航。
随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水平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国家能源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实现了高水平能源利用,消纳水平保持高位,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亮点纷呈。新能源产业逐渐迈向高端化、现代化。
●近日,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保障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作了重要部署,我们将围绕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着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同时,统筹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用地用海政策。我们将研究出台支持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滩等未利用地建设。研究制定光伏、风电用海管理政策,推动海上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布局。
●近日,邯郸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周末大讲堂邀请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博士授课。陶冶博士以“新型能源体系中新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及政策趋势”为题,从全球新能源发展及产业投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国新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情况、风光储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等方面做了深入讲解,在全市各大企业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都表示,此次讲座让他们对全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走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坚定了立足邯郸实际,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煤电发电量和天然气发电量已达到最高峰值,并在将来会有所持续,这样的一种情况对我们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新能源的大面积推广使用,能够优化环境问题,而传统的煤电使用量必将缩减。煤炭建设企业站在这个方面上如何重新审视整个行业,怎么样发展,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中煤邯郸特殊凿井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张立刚表示,正如陶冶博士所言,“先立后破,立新能源破化石能源”。作为煤炭凿井技术领域的排头兵,也要先立后破,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新能源领域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江西省能源局发布《江西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年)》。其中表示,到2025年,重点依托“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力争实现各设区市新型储能投产规模不少于新增新能源的15%。到2030年,新型储能在源网荷各侧开展规模化布局应用,力争实现各设区市新型储能投产规模不少于新增新能源的20%。到2035年,力争实现全省新型储能投产600万千瓦以上。
《规划》指出,优先推动新能源项目配储。通过竞争优选的新能源项目,其承诺配储项目自动纳入规划。全方面推进煤电、水电等存量常规电源配新型储能设施。
鼓励工业、通信、金融、互联网等用电量大、电能质量发展要求高的电力用户配置新型储能设施。通过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商业模式,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提高电力供应质量。
支持分布式供能系统配置新型储能。围绕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等最终用户,支持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增量配电网、微电网等配置新型储能,提高分布式供能系统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1月8日,河南驻马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驻马店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驻马店市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150万千瓦。
鼓励优先建设集中式储能电站,提高利用效率。单个集中式储能电站装机容量规模以不低于10万千瓦为宜,时长不低于2小时。
严格储能容量配置情况考核。新能源项目投产后,配建或租赁的储能设施未达到项目承诺水平的,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应新能源容量规模扣除其并网容量。配套的储能项目晚于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的,由储能项目企业承担其滞后期间新能源场站发电损失。
对于新能源项目配建非独立储能和用户侧的非独立储能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的储能项目,除省财政在下一年度给予一次性奖励外(2023年、2024年、2025年奖励标准分别为140元/千瓦时、120元/千瓦时、100元/千瓦时),受益财政给予适当奖励。
●北京市已初步形成制氢方式多元、氢气运输可靠、加氢站运营服务能力满足车端需求的协同局面。市内氢气产能按需供应加氢站使用,周边张家口、保定、廊坊等地电解水制氢及工业副产氢已开始供应北京市氢能市场,初步形成跨区域供需匹配的氢能供应保障体系。
在创新模式上,北京积极谋划氢能叉车、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多领域综合应用,进一步发挥氢能在储能、发电、工业等多领域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对技术创新、政策突破、降本增效和项目落地的带动作用,目前部分项目已率先启动实施,初步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在区域协同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签订《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统筹建立京津冀三地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立足六条产业链图谱绘制和梳理分析工作,推动京津冀强链补链任务落实落地。北京市牵头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图谱的绘制和分析工作,并在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氢能产业主题推介会上发布,相关成果将作为京津冀三地合力构建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重要依据。
●1月3日,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政府印发《通化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充分的发挥我市水力资源丰富优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能力,促进绿色能源转型。鼓励电网、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合理配置必要设施,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增强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构建多层次智能电力系统调度体系,加快智慧电网建设,推动储能配套设施发展,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借助全省新基建“761”工程有利契机,推进能源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建设。
●近日,茂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印发《茂名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的通知。
文件提出,至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全市城镇新增绿色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过30%。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不低于一星级要求建设。建筑面积大于14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按照不低于一星级要求建设。完成一批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建筑能效水平明显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建筑应用普遍推广。
●日前,乌鲁木齐市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乌鲁木齐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高水平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件提出,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快产业基地培育和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应用,逐步的提升建筑品质和建造水平,持续完善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30%,新增国家级、自治区级装配式产业基地4个以上,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建设一批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项目,鼓励引导市政基础设施采用装配式技术。
●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发布《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的通知。根据目录本次入选的光伏领域的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为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光伏清洁机器人在光伏场站的应用以及上海织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业屋顶光伏电站智能清扫及巡检机器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